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公示 >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年03月12日 11:10:04 访问量:57

 

忻州市第一职业中学校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成果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专业人才培养方

 

 

 

 

 

 

 

 

 

 

 

 

 

 

 

州市第一职业中学校

〇二三年


 

专业人才培养案是学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随着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学校积极对接国家标准,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等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关于组织做好职业教育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启动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本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开展了顶层设计,成立了专业团队,经历了规划与设计、调研与分析、起草与审定和发布与更新四个阶段。

1.规划与设计阶段:学校统筹规划,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具体工作方案,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和毕业生代表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2.调研与分析阶段:团队完成了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和在校生学情调研,分析制造装备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明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              (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3.起草与审定阶段:准确定位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安排教学进程,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保障等要求。学校组织由行业企业、教研机构、校内外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等参加的论证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后,提交校级党组织会议审定。

4.发布与更新阶段:审定通过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按程序发布执行,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通过学校网站等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最终形成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710204

二、教学类型及学历层次

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学生,学制三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应用、三维设计软件应用、计算机动画制作、数字影音制作、数字音像设备使用与维护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岗位方向

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

专业技能方向

计算机操作员

计算机操作员

 

 

多媒体作品制作员

多媒体作品制作员

 

 

摄影师

摄影师

摄影摄像技术

数字视频合成师、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

数字视频合成师、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

数字影视后期处理

计算机乐谱制作师

助理计算机乐谱制作师

数字音乐制作

录音师、音响调音员

录音师、音响调音员

数字音频处理

音视频设备检验员

音视频设备检验员

数字音像设备使用

 

 

六、综合素质及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数字媒体行业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意识。

3.具有数字媒体制作与应用领域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

4.具有获取数字媒体技术应用领域前沿动态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美学艺术修养。

6.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识别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所需要的英文词汇、语句,借助翻译工具阅读英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2.具有计算机常用办公及工具软件的基本应用能力。

3.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取多媒体素材、正确选择应用软件采集和处理多媒体素材的能力。

4.具有与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相关的美术、音乐等方面的素养。

5.具有使用计算机从事图形图像处理、平面创意与制作、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三维设计与制作等工作能力。

6.具有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

7.具有数字影音编辑与合成能力。

8.具有常用数字媒体与音像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能力。

9.具有数字媒体产品营销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摄影摄像技术

1.掌握数字影像拍摄基本知识,能进行人像摄影、商业摄影、风光摄影,具有数码照片艺术处理能力。

2.具有影视灯光效果设计与应用能力。

3.具有影视短片的拍摄与剪辑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数字影视后期处理

1.熟悉影视剪辑的流程及规范,具有视听元素非叙事性的剪辑及制作影视素材的能力。

2.具有动画创作、剪辑组合和特效制作等编辑及视频影片输出处理的能力。

3.熟悉DV创意与策划的不同业务场景和工作流程,具有DV制作的岗位从业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数字音频处理

1.了解音乐的基础理论,理解各类乐音构成要素,具有读谱、视唱、听辨、记谱及转译、视谱等初级能力。

2.熟悉录音与混音技术,具有从事影视录音、调音、后期配音制作音频素材的能力。

3.熟悉专业级数字音频软硬件设备操作,具有数字音频的采集、除噪、调整和特效处理,以及对音频进行单轨、多轨的编辑、输出并制作音频素材的能力。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音乐制作、网络数字媒体、数码音效设计、电子声像技术、广播影视传媒。

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

八、课程结构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结构由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技能)方向课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历史、劳动教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含校内外认识实习、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和岗位实习等多种形式。

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完善“三全”育人格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育人体系,发掘课程育人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读本》进课堂为契机,开启铸魂育人的新局面,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生动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政治自觉,紧跟理论的新发展,进一步巩固扩大学习热潮,实现师生感悟思想伟力的效果;做好读本与学科教材使用的统筹,发挥学校特色教学资源的优势,综合用好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形成育人合力;通过学习读本,让学生全面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方向、涵养力量、锻造本领,引导学生为国家和人民、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增强育人效力;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本专业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要求如图1所示。

课程体系框架构建:按照专业人才培养五育三维的目标要求,对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融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课程,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三层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认识实习、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和岗位实习“四段”递进式实训体系。

突出应用和实践性,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培养。课程体系重构路径如图2所示,课程体系见图3。

 

图示, 箭头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1本专业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要求

 

 

图2课程体系重构路径

 

(一)公共基础课设置

1.公共基础必修课见表2。

表2  公共基础必修课课程设置⼀览表

序号

课程

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时

1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课程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信、理论⾃信、制度⾃信、⽂化⾃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踏上新征程 共圆中国梦。

教学要求:

1.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抓“五位一体”部署教学;

2.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贯穿教学全过程;

3.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因材施教。

36

2

心理

健康

与职

业生

课程目标:

基于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生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心理和谐、职业成才的培养目标,阐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培育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

时代导航,⽣涯筑梦;认识⾃我,健康成⻓;⽴⾜专业,谋划发展;和谐交往,快乐⽣活;学会学习,终⽣受益;

规划⽣涯,放飞理想。

教学要求:

1.以““中国制造2025”为我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怎样的舞台”等内容为议题,组织探究学习;

2.对基本公⺠意识认知清晰;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了解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专业兴趣,提高专业认知能力;

4.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相得益彰的专题片、优秀人物对话等典型案例。

36

3

哲学与人生

课程目标: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阐述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意义;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

⽴⾜客观实际,树⽴⼈⽣理想;辨证看问题,⾛好⼈⽣路;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价值。

教学要求:

1.要求课堂教学要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2.要求开展丰富的议题探讨活动,充分利用课时计划中安排的教学辅助活动学时和其他实践活动时间,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

36

4

职业

道德

与法

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了解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能够掌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初步具备依法维权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德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主要内容:

感悟道德⼒量;践⾏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坚持全⾯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尊严 ;遵循法律规范 。

教学要求:

1.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2.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注重运用“在做中学”的实践方法;

3.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6

5

语文

课程目标:

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展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等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

提升学生语言认知与积累、语言表达与交流和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审美发展与体验和审美鉴赏与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

基础模块内容包括:专题1 语感与语言习得;专题2中外文学作品选读;专题3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4古代诗文选读;专题5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专题6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专题7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8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职业模块内容包括:专题1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专题2 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专题3 微写作;专题4 科普作品选读选读。

拓展模块内容包括:专题1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专题2 古代科技著述选读;专题3 中外文学作品研读。

教学要求

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整体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实践与应用;提高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144

6

数学

课程目标:

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未来工作和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具备一定的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

在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主要内容:

本课程分三个模块:基础模块、拓展模块一和拓展模块二。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基础知识(集合、不等式)、函数(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几何与代数(直线与圆的方程、简单几何体)、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初步)。

拓展模块一是基础模块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的需要。包括基础知识(充要条件)、函数(三角计算、数列)、几何与代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和复数)、概率与统计(排列组合、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统计)。

拓展模块二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促进专业学习、提升数学应用意识的拓展内容,包括:数学文化专题、数学建模专题、数学工具专题、规划与评估专题、数学与信息技术专题、数学与财经商贸专题和数学与加工制作等七个专题与若干数学案例(数学与艺术、数学与体育、数学与军事、数学与天文、数学与投资)。

教学要求:

基于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发展性、应用性和职业性,教学中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职业生涯发展需求。

144

 

7

英语

课程目标: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职场语言沟通目标:在日常英语的基础上,围绕职场相关主题,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在职场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

思维差异感知目标:能理解英语在表达方式上体现出的思维差异;能理解英语在逻辑论证上体现出的中西思维差异;

跨文化理解目标:能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能了解中外文化及中外企业文化;能进行基本的跨文化交流;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播。

自主学习目标:能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能有效规划个人的学习,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主要内容:

英语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

基础模块主要内容包括:主题1.⾃我与他⼈;主题2.学习与⽣活;主题3.社会交往 ;主题4.社会服务 ;主题5.历史与⽂化;主题6.科学与技术 ;主题7.⾃然与环境;主题8.可持续发展 。

职业模块主要内容包括:

主题1.求职应聘;主题2.职场礼仪;

主题3.职场服务;主题4.设备操作;主题5.技术应用;主题6.职场安全;主题7.危机应对;主题8.职业规划。

拓展模块主要内容包括:

主题1.自我发展; 主题2.技术创新; 主题3.环境保护。

教学要求: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职业模块是各专业学生限定选修的学习内容;拓展模块是为满足学生继续学习和个性发展而安排的任意选修内容。

108

 

8

体育与健康

课程目标:

以体育⼈,增强学⽣体质。通过学习,使学⽣能够喜爱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法,掌握 1-2 项体育运动技能,提升体育运动能⼒,提⾼职业体能⽔平;树⽴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和与职业相关的健康安全知识,形成健康⽂明的⽣活⽅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为准则,发扬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帮助学⽣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格、锤炼意志,使学⽣在运动能⼒、健康⾏为和体育精神三⽅⾯获得全⾯发展。

主要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是学生必修的内容(54 学时)包括:体能、健康教育 2 个⼦模块;

拓展模块⼀为限定性选修内容(90 学时,限定选修)包括 7 个运动技能系列,每个运动技能系列由若⼲运动项⽬组成,每个运动项⽬由 3 个教学模块组成;

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活动、体育社团活动等与课程教学内容相互衔接,切实保证学⽣每天 1 ⼩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效果。

教学要求:

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提高学生运动能力;2.把握课程结构,注重教学整体设计;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体能教学实践的针对性。

144

 

9

信息

技术

课程目标:

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培养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

课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概念和掌握信息技术设备和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和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基础模块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图文编辑(WORD)、数据处理(EXCEL)、程序设计入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和人工智能初步等8个内容。

拓展模块内容包括: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小型网络系统搭建、实用图册制作、三维数字模型绘制、数据报表编制、数字媒体创意、演示文稿制作、个人网店开设、信息安全保护、机器人操作等10个内容。

教学要求:

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引导、观察、鼓励、思考、辨析,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发展的信息能力。

144

10

历史

课程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索中,并建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能够尝试搜集、整理、运用可信的史料作为历史论述的证据;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现实问题。能够依据史实与史料对史事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历史价值判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国家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主要内容:

历史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是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基础模块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2个内容。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内容包括:自由开发模块,由“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和”历史上的著名工匠“两个示例模块。等10个内容。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2.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3.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4.注重历史学习与学生职业发展的融合。

72

11

艺术

课程目标:

使学生通过艺术鉴赏与实践等活动,发展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等艺术核心素养。

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

使学生掌握欣赏艺术作品和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主要内容:

艺术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是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基础模块内容包括:⾳乐鉴赏与实践、美术鉴赏与实践。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和个性发展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包括舞蹈、设计、工艺、戏剧、影视等艺术门类。

教学要求:

1.重视知识积累,丰富审美体验

2.加深艺术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3.提高艺术鉴赏与实践能力,为学生打牢终身发展的基础。

36

12

物理

课程目标:

了解物理结构、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基本的物理概念,能用其描述和解释自然现象,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并能根据实际问题需要,选用恰当的模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能对常见的物理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分析和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掌握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能对记录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数据处理,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具有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品质。

主要内容:

物理课程由基础模块和2个拓展模块三部分构成。

1.基础模块由运动和力、功和能、热现象及能量守恒、直流电及其应用、电与磁及其应用、光现象及其应用和核能及其应用七个专题构成。

2.拓展模块一选用电工电子类:运动和力、静电场的应用、磁场的应用和电磁波四个专题构成。

3.拓展模块二由近代物理及应用简介、物理与社会、环境和物理与现代科技三个专题构成。

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组织演示实验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2.合理采用查阅资料、分组讨论、课堂交流等教学组织方式。

72

 

 

 

2.公共基础选修课见表3。

表3 公共基础选修课

序号

课程

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法律与职业

课程目标:

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职业生涯中常用的法律知识;理解劳动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基本原则;明确劳动就业、合同履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市场竞争、民事诉讼、调解仲裁等活动中的法律关系;学会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依法解决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展现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的风采。

主要内容:

1.主要介绍劳动法、就业促进法、产品质量发、反不正当竞争法、民事诉讼法、劳动争议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常用的法律知识。

教学要求:

1.用尊法学法守法的实际行动,助理职业理想的实现。

2.开展案例教学。

18

2

国家安全

教育

课程目标:

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和基本常识,理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重要意义及基本要求,懂得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能够认清国家安全形势,树立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增强危机忧患意识,强化爱国主义情感;能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规定,学会正确应对日常生活中突发安全事件的方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不做有损国家的事,敢于同损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做斗争,为维护国家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安全、公共安全、⼈身安全、⽹络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运动安全、⼼理安全、紧急救护、艾滋病知识与预防和⼥⼦⾃卫等基本安全知识。

教学要求:

1.结合实际教学、课堂教学、安全教育视频和社会实践结合;

2.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素养。

18

3

劳动教育

课程目标:

开展⽇常⽣活劳动,⾃我管理⽣活,提⾼劳动者⾃⽴的意识和能⼒;

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作,做好维护校园环境秩序,利⽤社会专业技能为他⼈提供相关公益服务,树⽴社会公德,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对⼈⺠的爱;

   依靠实习培训,参与实际的⽣产劳动和服务劳动,增强职业素养和劳动⾃豪感,增强创造物化能⼒,培养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和奉献⼯作态度。

主要内容:

1.介绍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3.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教学要求:

1.理解劳动的深刻含义,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2.结合专业特点,提⾼专业荣誉和责任感,提⾼专业劳动技能,树⽴积极的⼯作精神和认真负责的⼯作态度。

32

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目标:

本课程高度概括中华文化的特征,通过分析中国人解决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思维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中华文化各组成要素的特征,又让学生学到自己去分析各种文化现象的方法。

主要内容:

本课程高度概括中华文化的特征,通过分析中国人解决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思维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中华文化各组成要素的特征,又让学生学到自己去分析各种文化内涵和精神。

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32

5

礼仪与沟通

课程目标:

使学生牢固树立礼貌服务意识,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掌握社交的基本技巧、规范及操作方法,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礼仪素养,塑造自身良好的个人礼仪形象,掌握现代交际的基本礼仪规范。

主要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和相关技能的实训。

教学要求:

引导其塑造富有魅力的个人形象,形成彬彬有礼的交际风度,掌握得体娴熟的职场沟通技巧及待人接物技能,提高其人文素养,从而有效提升其职场竞争力。

32

 

(二)专业核心课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1.《常用工具软件》36学时

掌握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虚拟机、特殊文档编辑与格式转换、翻译工具、网络管理与数据传输、即时通信、信息安全、云办公、数码产品及移动设备连接和数据传输、音频和视频信息处理等常用工具软件的应用技能。

2.《实用美术基础》72学时

了解色彩与构图的原理与属性,理解色彩与构图的表现手法,熟悉不同风格设计思路所表达的心理与情感,掌握视觉传达艺术表现的基础技能。

3.《摄影摄像技术》72学时

了解摄影、摄像的基本知识,理解摄影摄像创作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熟悉常用数码摄影摄像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同主题和背景下构图、用光、动作捕捉等拍摄技能。

4.《数字媒体技术基础》90学时

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知识,理解数字化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信息编码和数据压缩、数字储存、语音和图像识别、动作捕捉等原理知识、掌握常用数字媒体输入、输出设备和主要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5.《图形图像处理》90学时

了解图形图像处理及相关的美学基础知识,理解平面设计与创意的基本要求,熟悉图形图像绘制与编辑的规范要求和艺术手法,掌握图形图像处理的高级操作技能,能使用主流平面设计软件进行图形绘制、图文编辑、图像处理、网页美工、VI设计等设计创意制作。

6.《平面设计创意与制作》90学时

了解平面设计创意与制作相关知识,掌握海报、标志、VI、包装、书籍、网页、界面、字体、插画等视觉传达设计等相关技能。

7.《二维动画设计软件应用》72学时

了解主流二维动画设计软件的种类和功能,熟悉逐帧动画、渐变动画、引导动画、遮罩动画的制作,掌握动画编辑、音频和视频的导入与编辑、二维场景和角色制作、合成场景和角色制作、动画配音动画生成、动画输出及传输等动画制作技能。

8.《三维动画设计软件应用》108学时

了解主流三维动画软件操作方法,熟悉基础建模、材质与灯光、动画控制等三位设计方法,掌握运用三维动画制作工具进行三维模型、虚拟场景、物理模拟及不同类型动画的制作技巧。

9.《网页设计与制作》72学时

了解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和规范要求,熟悉HTML和脚本语言相关知识,掌握站点创建、网页元素编辑、表格应用、层和框架布局、网页行为添加样式与模板应用、表单元使用等相关技能,能应用主流网页设计软件进行不同风格的简单网页设计以及编写简单网页代码和脚本。

10.《数字影音编辑与合成》90学时

了解数字影音采集、编辑与合成的基本知识与业务规范,熟悉数字影音采集与编辑的专业级硬件设备与软件,掌握录音、音效处理与合成、视频采集、图片和音频素材导入、影像编辑、影视特效制作、配音配乐、字幕制作、影音输出等操作技能。

11.常用数字影像设备使用与维护36学时

了解照相机、摄像机、影像编辑和播放等数字影像设备的种类、功能和工作机制,熟悉相关设备的操作方法,掌握相应设备的使用、连接、维护等基础技能。

(三)专业技能课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企业生产与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大力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在课程内容编排上,合理规划,及综合项目、任务实践、理论知识于一体,强化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寻找理论和知识点,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实用性与实践性。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以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市场的行业规范为实际的教学管理要求。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

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双证”的获取率及就业质量,专兼职教师教学质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一)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笔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出勤、上机操作考核以及参加各类型专业技能竞赛的成绩等。

(二)实训实习效果评价方式

1.实训实习评价

采用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等形式,如实反映学生对各项实训实习项目的技能水平。

2.顶岗实习评价

顶岗实习考核方面包括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评价鉴定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方式。

 

 

  • 附件(1个)
  • 忻州市第一职业中学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462kb) 下载
编辑:宣传文化部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第一职业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市第一职业中学校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忻州市禹王路3号码 0350-20226186 0350-2023500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