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中午,一职中副校长杨勇、行政综合部主任郭黄龙在校门口接收到一箱N95口罩。里面放着一张留言条:我是教育艺术系281班党育军同学,特向我校捐赠500个N95口罩,助力疫情防控。本人现在瑞龙大酒店当志愿者,不方便亲自去学校,特委托配送人员送去,请悉数接收!学生:党育军!
党育军是我校281班同学,品学兼优,乐心助人,开朗乐观。他在国旗班担任护旗手,在疫情发生后,和表哥在瑞龙大酒店封闭式管理下,做志愿服务20多天。由于自己在抗疫一线工作,深知口罩等防护用品的紧缺和重要性,便用自己积攒的压岁钱购买了500个N95口罩捐赠给学校。我们要学习党育军同学这种有困难冲锋在前,不畏艰险,乐于奉献的精神。
281班党育军同学
自疫情发生以来,281班吴帅老师第一批走上抗疫前线工作。他的学生党育军同学每次在公众号上看到老师们在疫情防控工作的文章,就热血沸腾,想要为老师们分担工作。吴老师深夜伏案工作,眼镜片背后布满血丝的双眼,累了趴在桌子上眯一会,这些镜头像过电影一样在他脑海里一次又一次闪现。党育军同学受到吴帅老师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立志要做吴老师那样的人,到最需要的地方,尽自己绵薄之力助力疫情防控。他每天坐在餐桌前发呆想着,老师们一定还没吃饭;夜晚躺在床上却睡不着,想着老师们还在“追阳行动”,自己堂堂七尺男儿,在家乡生病的时侯岂能享受安逸?父母看到儿子寝食难安的样子,一番询问后才得知儿子想去当志愿者。父母都不同意,一来觉得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再者担心威胁身体健康,毕竟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肉。党育军同学再三保证不会影响学习,会利用早晚时间补课学习。父母含泪点头同意了。
党育富同学
党育军的表哥党育富(曾在一职中就读,现已毕业)得知表弟的想法后积极支持,兄弟俩一拍即合,当天就报名了志愿者活动。党育军(18岁)和表哥党育富(19岁)在疫情防控小组安排下来到瑞龙大酒店工作,每日负责为医护人员一日三餐配餐、收拾厨余垃圾、清运生活垃圾、完成领导交代的机动任务。这里住着来自不同地区的200多名医护工作人员,但服务人员紧缺,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大,任务繁重。兄弟俩每天5点多就起床,开始打扫配餐间,后厨饭菜准备妥当时,开始摆餐盒,配餐。为了给医护人员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他们手脚麻利、动作迅速地盛饭、装菜、舀汤,最后一步压紧盖子,所有动作细致而紧密,快而不乱,一气呵成。等所有配餐取走后,轮到自己吃饭时往往饭菜已经凉了,少汤缺菜也是常有的事。晚上配餐完毕后开始清倒生活垃圾。哪里缺人手,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一天2万起步的步数、疲惫的黑眼圈、沙哑的嗓音…都见证着他们的辛勤付出。在酒店的20多天,从厨师长到服务人员,都对小党兄弟俩竖起大拇指,他们都照顾着这对兄弟俩,完成配餐工作后,尽量让他们学习、休息。兄弟俩从11月13日至12月4日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教育是一场灵魂的修行,除了三尺讲台上传授知识,更多的言传身教如何做人。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们就会遵行;自身不端正,虽发命令也没有人听从。教育就是点滴的付出和不经意的收获。孩子们会在点点滴滴的濡染中优秀起来!师生之间的共情也会成为弥足珍贵的财富!吴帅老师,人帅话不多,疫情当下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党育军和党育富同学懂得感恩,忘我奉献。他们都是有理想、勇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也是一职中师生的点滴缩影,类似的感人事迹每天都在上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