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公示 > 休闲农业生产与经营 人才培养方案

休闲农业生产与经营 人才培养方案

2024年03月12日 10:45:31 访问量:34

休闲农业生产与经营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休闲农业生产与经营

专业代码:610118

二、教学类型及学历层次

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学生,学制三年

四、培养目标

1.具有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掌握现代观光园区管理技术、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导游服务技能等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专业和职业技能。

3.培养学生的现代休闲农业规划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能从事休闲农业创意规划设计与管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规划设计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五、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具有常见观赏动植物种类的识别能力;具有休闲农业园区(景区)中常用植物育苗、种植和管护的能力;具有观赏动物饲养和驯导的能力;具有休闲农业装饰植物选择、配植和养护的能力;具有预防观赏动物疫病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的能力;具有餐厅、客房规范化服务接待的能力;具有休闲农业导游、讲解和服务的能力,并能够及时处理休闲农业导游中的突发事件;具有休闲农业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应用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我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文化素质课公共基础课及专业技能课;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中国课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职业道德与法制》、《哲学与人生》等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核心技能方向课、专业技能选修课及顶岗实习。

(一)公共基础课

1.公共基础必修课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程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义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阐明中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生态文设;踏上新征程共圆中国梦。

学要求:

1.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抓“五位一体”部署

2.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贯穿全过程;

3.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因材施教。

 

 

 

 

 

 

 

36

心理

健康

与职

业生

课程目标:

基于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生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心理和谐、职业成才的培养目标,阐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培育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

时代导航,生涯筑梦;认识自我,健康成长;立足专业,谋划发展;和谐交往,快乐生活;学会学习,终生受益;规划生涯,放飞理想。

教学要求:

1.以“中国制造2025为我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怎样的舞台”等内容为议题,组织探究学习;

2.对基本公民意识认知清晰;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了解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专业兴趣,提高专业认知能力;

4.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相得益彰的专题片、优秀人物对话等典型案例。

36

哲学与人生

课程目标: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阐述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意义;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奠定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

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辨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要求:

1.要求课堂教学要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

2.要求开展丰富的议题探讨活动,充分利用课时计划中安排的教学辅助活动学时和其他实践活动时间,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

36

职业

道德

与法

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了解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能够掌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初步具备依法维权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德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主要内容:

感悟道德力量;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尊严;遵循法律规范。

教学要求:

1.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2.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注重运用“在做中学”的实践方法;

3.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6

课程目标:

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展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等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

提升学生语言认知与积累、语言表达与交流和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审美发展与体验和审美鉴赏与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

基础模块内容包括:专题1语感与语言习得;专题2中外文学作品选读;专题3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4古代诗文选读;专题5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专题6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专题7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8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职业模块内容包括:专题1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专题2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专题3微写作;专题4科普作品选读选读。

拓展模块内容包括:专题1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专题2古代科技著述选读;专题3中外文学作品研读。

教学要求:

  1.    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2.    整体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3.    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
  4.    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实践与应用;
  5.    提高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144

数学

课程目标:

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未来工作和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具备一定的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

在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主要内容:

本课程分三个模块:基础模块、拓展模块一和拓展模块二。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基础知识(集合、不等式)、函数(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几何与代数(直线与圆的方程、简单几何体)、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初步)。

拓展模块一是基础模块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的需要。包括基础知识(充要条件)、函数(三角计算、数列)、几何与代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和复数)、概率与统计(排列组合、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统计)。

拓展模块二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促进专业学习、提升数学应用意识的拓展内容,包括:数学文化专题、数学建模专题、数学工具专题、规划与评估专题、数学与信息技术专题、数学与财经商贸专题和数学与加工制作等七个专题与若干数学案例(数学与艺术、数学与体育、数学与军事、数学与天文、数学与投资)。

教学要求:

基于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发展性、应用性和职业性,教学中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职业生涯发展需求。

 

 

144

英语

课程目标: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职场语言沟通目标:在日常英语的基础上,围绕职场相关主题,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在职场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

思维差异感知目标:能理解英语在表达方式上体现出的思维差异;能理解英语在逻辑论证上体现出的中西思维差异;

跨文化理解目标:能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能了解中外文化及中外企业文化;能进行基本的跨文化交流;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播。

自主学习目标:能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能有效规划个人的学习,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

和方法。

主要内容:

英语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

基础模块主要内容包括:主题1.自我与他人;主题2.学习与生活;主题3.社会交往;主题4.社会服务;主题5.历史与文化;主题6.科学与技术;主题7.自然与环境;主题8.可持续发展。

职业模块主要内容包括:

主题1.求职应聘;主题2.职场礼仪;主题3.职场服务;主题4.设备操作;主题5.技术应用;主题6.职场安全;主题7.危机应对;主题8.职业规划。

拓展模块主要内容包括:

主题1.自我发展;主题2.技术创新;主题3.环境保护。

教学要求: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职业模块是各专业学生限定选修的学习内容;拓展模块是为满足学生继续学习和个性发展而安排的任意选修内容。

 

 

 

108

体育与

课程目标:

以体育人,增强学生体质。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喜爱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掌握1-2项体

育运动技能,提升体育运动能力,提高职业体能水平;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和与职业相关的健康安全知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发扬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使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主要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是学生必修的内容(54学时)包括:体能、健康教育2个子模块;

拓展模块—为限定性选修内容(90学时,限定选修)包括7个运动技能系列,每个运动技能系列由若干运动项目组成,每个运动项目由3个教学模块组成;

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活动、体育社团活动等与课程教学内容相互衔接,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效果。

教学要求:

  1.    坚持立德树人,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提高学生运动能力;
  2.    把握课程结构,注重教学整体设计;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体能教学实践的针对性。

144

信息

技术

课程目标:

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培养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

课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概念和掌握信息技术设备和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和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基础模块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图文编辑(WORD)、数据处理(EXCEL)、程序设计入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和人工智能初步等8个内容。

拓展模块内容包括: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小型网络系统搭建、实用图册制作、三维数字模型绘制、数据报表编制、数字媒体创意、演示文稿制作、个人网店开设、信息安全保护、机器人操作等10个内容。

教学要求:

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引导、观察、鼓励、思考、辨析,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发展的信息能力。

144

课程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索中,并建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能够尝试搜集、整理、运用可信的史料作为历史论述的证据;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现实问题。能够依据史实与史料对史事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历史价值判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国家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

主要内容:

历史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是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基础模块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2个内容。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内容包括:自由开发模块,由“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和”历史上的著名工匠“两个示例模块。等10个内容。

教学要求:

  1.    要求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
  3.    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4.    注重历史学习与学生职业发展的融合。

72

课程目标:

使学生通过艺术鉴赏与实践等活动,发展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等艺术核心素养。

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

使学生掌握欣赏艺术作品和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开发学生创造

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提

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主要内容:

艺术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是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基础模块内容包括:音乐鉴赏与实践、美术鉴赏与实践。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和个性发展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包括舞蹈、设计、工艺、戏剧、影视等艺术门类。

教学要求:

1.重视知识积累,丰富审美体验

2.加深艺术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3.提高艺术鉴赏与实践能力,为学生打牢终身发展的基础

 

 

36

 

2.公共基础选修课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和要求

参考

学时

法律与职业

课程目标:

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职业生涯中常用的法律知识;理解劳动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基本原则;明确劳动就业、合同履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市场竞争、民事诉讼、调解仲裁等活动中的法律关系;学会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依法解决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展现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的风

采。

主要内容:

1.主要介绍劳动法、就业促进法、产品质量发、反不正当竞争法、民事诉讼法、劳动争议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常用的法律知识。

教学要求:

1.用尊法学法守法的实际行动,助理职业理想的实现。

2.开展案例教学。

18

国家安全

教育

课程目标:

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和基本常识,理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重要意义及基本要求,懂得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能够认清国家安全形势,树立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增强危机忧患意识,强化爱国主义情感;能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规定,学会正确应对日常生活中突发安全事件的方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不做有损国家的事,敢于同损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做斗争,为维护国

家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安全、网络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运动安全、心理安全、紧急救护、艾滋病知识与预防和女子自卫等基本安全知识。

教学要求:

1.结合实际教学、课堂教学、安全教育视频和社会实践结合;

2.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素养。

18

劳动教育

课程目标:

开展活劳动,我管理活,提劳动者自立的意识和能

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作,做好维护校园环境秩序,利社会专业技能为他提供相关公益服务,树社会公德,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对人民的爱;

   依靠实习培训,参与实际的产劳动和服务劳动,增强职业素养和劳动豪感,增强创造物化能,培养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和奉献工作态度。

主要内容:

1.介绍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3.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教学要求:

1.理解劳动的深刻含义,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2.结合专业特点,提专业荣誉和责任感,提专业劳动技能,树积极的作精神和认真负责的作态度。

3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本课程高度概括中华文化的特征,通过分析中国人解决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思维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中华文化各组成要素的特征,又让学生学到自己去分析各种文化现象的方法。

本课程高度概括中华文化的特征,通过分析中国人解决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思维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中华文化各组成要素的特征,又让学生学到自己去分析各种文化内涵和精神。

32

礼仪与沟通

课程目标:

使学生牢固树立礼貌服务意识,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掌握社交的基本技巧、规范及操作方法,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礼仪素养,塑造自身良好的个人礼仪形象,掌握现代交际的基本礼仪规范。

主要内容:

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相关技能的实训

教学要求:

引导其塑造富有魅力的个人形象,形成彬彬有礼的交际风度,掌握得体娴熟的职场沟通技巧及待人接物技能,提高其人文素养,从而有效提升其职场竞争力。

32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核心课

(1)生物学72学时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的发展方向与新进展;掌握植物和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了解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光学显微镜的使用、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意义;掌握酶和ATP、植物和动物的新陈代谢及其基本类型;掌握生物的生殖与发育;了解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生物的变异;掌握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掌握生态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生态学72学时

掌握生态因子类型与限制因子概念;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掌握种群分布及动态变化、种内与种间的相互作用;生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结构,群落波动、演替的动态及原因;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平衡等;地球上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结构、功能分析。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应用领域,了解生态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到生物有机体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3)休闲农业概论72学时

介绍休闲农业在农业一一社会大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休闲农业的资源、种类与功能;了解国內外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掌握休闲农业策划与规划的內容与过程,并介绍了休闲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框架与內容;了解休闲农业的管理与开发;掌握休闲农业的体验与设计;了解休闲农业与休闲产业的基本知识,了解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特点及多功能性特征;掌握休闲农业的概念和内涵,掌握休闲农业的特征。

(4)旅游服务心理学72学时

了解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学习旅游心理学的方法;掌握旅游行为产生的基本因素,旅游者的认知;掌握旅游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旅游者个性心理特征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了解旅游者消费观念的演进,掌握旅游者决策心理;掌握旅游者决策风险及行为对策;了解旅游服务的内涵;掌握人际交往的一般原理,容我交往技巧,导游服务的心理策略;理解饭店服务的内涵和特点,掌握餐厅、客服、餐饮消费者心理需求;掌握饭店各部门对客服服务技巧。

(5)旅游概论72学时

了解旅游产生的过程,掌握旅游的定义;明确旅游的本质属性,掌握旅游的特点;掌握旅游的类型;掌握旅游的组织;了解世界旅游、旅游业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掌握现代旅游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了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掌握现代旅游的三个发展阶段;了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掌握现代旅游的三个发展阶段;了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掌握现代旅游的三个发展阶段;了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掌握现代旅游的三个发展阶段;掌握旅游交通的概念。掌握旅游交通的作用和类型;了解旅游者对旅游饭店的要求,掌握旅游饭店的概念、类型和等级划分;掌握旅游购物品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旅游购物的作用,掌握旅游商场的类型;掌握旅游购物品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旅游购物的作用,掌握旅游商场的类型。

(6)市场营销72学时

了解市场营销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市场营销的定义及研究内容;了解企业营销环境的定义,掌握环境分析方法;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购买决策过程;熟悉和了解产品、产品组合、价格策划的基本概念,掌握产品组合、价格策划等营销决策的内容。

(7)旅游经济学72学时

了解旅游与旅游经济活动、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旅游消费、旅游价格、旅游成本与旅游收入、旅游市场、旅游投资与决策、旅游产业、旅游经济发展与发展模式;系统分析旅游经济活动中种经济现象、经济规律和经济关系;进而探索旅游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和相应措施。

(8)旅游服务接待礼仪108学时

掌握酒店服务礼仪;掌握导游服务礼仪;掌握前厅服务礼仪;掌握客服服务礼仪;掌握餐饮服务礼仪;掌握旅游接待服务礼仪。

 

2.核心技能方向课

(1)园艺植物无土栽培108学时

了解园艺植物的无土栽培管理技术概论;掌握园艺生产的主要理论基础;了解园艺植物无土栽培的基本原理;掌握园艺品种资源的基本情况,园艺栽培的适宜环境条件;掌握园艺植物无土栽培管理技术。

(2)观赏树木栽培学108学时

了解观赏树木基础知识和育苗技术;掌握建园与栽植技术;掌握观赏树木栽培技术;能够进行林果园规划与设计以及选择果树品种和授粉树的配置;能正确选择栽植密度和方法,合理确定栽植时期,掌握果树栽植的全过程及其栽后管理;能够熟练进行当地主栽果树不同时期的整形修剪;能够进行果树的矮化密植和无公害生产;能进行果园的常规管理。

(3)无公害蔬菜栽培108学时

了解无公害蔬菜的种类和分类、蔬菜种植制度、商品蔬菜的采收、无公害蔬菜生产;掌握掌握蔬菜种子预处理和播种、苗床设置、培养土配制、护根措施、苗期管理技术、保护地育苗技术;掌握温室环境因子种类及调控、塑料大棚的建造、地膜覆盖技术、蔬菜种类品种选择、适时栽植、合理密植、温度调节、肥水管理、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要点;掌握无公害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西瓜等生育和栽培特点及栽培技术。

(4)稀特菜栽培108学时

准确判断稀特菜的生长发育时期,并对稀特菜的生长发育情况做较为准确的田间诊断;熟练掌握稀特菜常用的育苗技术;掌握稀特菜的病虫害特征及防治技术;掌握稀特菜高产优质栽培环节;熟悉稀特菜生产应用上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

3.专业选修课

(1)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72学时

了解休闲农业园区生产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对策;熟悉休闲农业园的经营类型、适度规模、规划布局、组织形式、生产工艺;掌握休闲农业园生产管理的内容;能进行正确的休闲农业园场址选择;正确的园区区规划设计;进行房舍建造;掌握生产常用设备的设计和使用技能;掌握休闲农业园区的环境控制的技能。

(2)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72学时

了解当今国内外旅游资源发展现状;掌握旅游资源选择的知识;畜禽场场区规划设计的知识;畜禽房舍建造等知识;畜禽生产常用设备的设计和使用方法。

(3)休闲农业的经营与管理72学时

掌握从事休闲农业所必需的经营与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照经济规律从事休闲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的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了解经营管理的原理,市场预测及经营决策的方法;资金、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组织和管理;农产品营销管理等知识与技能。

(三)顶岗实习

1.实习时间:第六学期

2.实习成绩考核:考核成绩由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学校对学生实习报告、实习总结评价成绩两部分组成。对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态度、遵守纪律和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评定。实习成绩按百分制记分,学生按照实习计划完成实习任务,经考核合格者,予以通过。不及格者由学校重新安排实习后再进行考核。

3.安全保障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生产安全等)、生产操作规程、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必须具有安全保障意识,未办理劳动保险的学生学校坚决不安排参加顶岗实习。

4.实习内容:了解观光农业经营专业岗位工作组织流程及分工情况。熟悉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掌握工作任务。

七、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1.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为40周(含复习考试),累积假期12周。1周一般不超过30学时,顶岗实习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3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学时。

2.公共基础课程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专业技能课约占总学时的2/3,选修课学时数约占总学时的10%。

(二)教学计划总表

课程类别

程名称

课程编码

理论

学时

实践

1

2

3

4

5

6

18

18

18

18

18

20

 

 

 

 

 

 

 

 

 

 

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必修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读本

610118

0101

1

18

10

8

1

 

 

 

 

 

考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10118

0102

2

36

30

6

2

 

 

 

 

 

考试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610118

0103

2

36

30

6

 

2

 

 

 

 

考试

哲学与人生

610118

0104

2

36

30

6

 

 

2

 

 

 

考试

职业道德与法治

610118

0105

2

36

30

6

 

 

 

2

 

 

考试

语文

610118

0106

8

144

124

20

2

2

2

2

 

 

考试

数学

610118

0107

8

144

114

30

2

2

2

2

 

 

考试

英语

610118

0108

8

108

88

20

2

2

2

 

 

 

考试

信息技术

610118

0109

4

72

26

46

2

2

 

 

 

 

考试

体育与健康

610118

0110

8

144

72

72

2

2

2

2

 

 

考试

艺术

610118

0111

2

36

18

18

1

1

 

 

 

 

考试

历史

610118

0112

4

72

72

0

2

2

 

 

 

 

考试

小计

 

51

882

644

238

 

 

 

 

 

 

 

 

公共基础选修课

法律与职业

610118

0201

1

18

9

9

 

 

 

 

1

 

选修

考查

国家安全教育

610118

0202

1

18

9

9

 

1

 

 

 

 

选修

考查

劳动教育

610118

0203

2

36

18

18

2

 

 

 

 

 

选修

考查

国学

610118

0204

 

2

36

18

18

 

 

 

 

2

 

选修

考查

礼仪和沟通

610118

0205

 

1

18

9

9

 

 

 

 

1

 

选修

考查

小计

 

7

126

63

63

 

 

 

 

 

 

 

 

 

 

 

 

专业

 

 

 

 

 

 

专  业  核  心  课

生物学

610118

0301

4

72

52

20

4

 

 

 

 

 

考试

生态学

610118

0302

8

44

72

72

4

4

 

 

 

 

考试

休闲农业概论

610118

0303

4

72

52

20

 

4

 

 

 

 

考试

旅游服务心理学

610118

0304

4

72

52

20

 

 

4

 

 

 

考试

旅游概论

610118

0305

4

72

52

20

 

 

4

 

 

 

考试

市场营销

610118

0306

4

72

52

20

 

 

4

 

 

 

考试

旅游经济学

610118

0307

4

72

52

20

 

 

 

4

 

 

考试

旅游服务接待礼仪

610118

0308

6

108

68

40

 

 

 

6

 

 

考试

小 

 

38

584

452

232

 

 

 

 

 

 

 

 

核心技能  方  向  课

园艺植物无土栽培

610118

0402

6

108

50

58

 

 

 

4

2

 

考试

观赏树木栽培学

610118

0402

6

108

50

58

 

 

 

4

2

 

考试

 

12

216

100

116

 

 

 

 

 

 

 

 

无公害蔬菜栽培

610118

0403

6

108

50

58

 

 

 

 

 

 

考试

稀特菜栽培

610118

0404

6

108

50

58

 

 

 

 

 

 

考试

 

12

216

100

116

 

 

 

 

 

 

 

 

 

  业  选  修  课

休闲农业的经营与管理

610118

0501

4

72

52

20

 

 

4

 

 

 

限定选修

考查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610118

0501

4

72

52

20

 

2

 

 

 

 

选修

考查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610118

0501

4

72

40

32

 

 

2

2

 

 

选修

考查

 

12

216

144

72

 

 

 

 

 

 

 

 

岗  位  实  习

66030

10701

33

600

0

600

 

 

 

 

 

 

 

 

 

185

3300

1745

1745

18

18

18

18

18

20

 

 

 

八、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文化素质课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讲授、课堂提问与班级讨论或分组讨论的方法,同时辅以角色扮演等实践方法,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以幻灯、投影、计算机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门基础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与人生、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提出探究主题、目标,让学生通过图书、报刊、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教师给予点拨和归纳的方式,侧重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数学教学中多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自主地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体育为手段增强学生体质,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手段则以游戏、竞赛为主;公共艺术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教学中则可以大量采用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个人表现力,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审美期待和冲动。总之,文化素质课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核心技能方向课、管理能力课及顶岗实习。专业技能课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

参与作用,强调学生的实施、发现和探索过程,建立符合职业教育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可实行工学交替等学制。要合理调配专业教师、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三)教学资源建设

健全教材选用制度,选用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的高质量教材,学校的教材、图书和数字资源应满足学生开展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教学实施和社会服务等需要。

1.教材的选用、图书文献的配备

教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在教材开发中,要求实施“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融合,深化“三教”改革,加快教材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材选择、编写、印刷、出版的工作中要严格落实2020年国务院发布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1)首选规划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新教材,内容要保持较高的“技术跟随度”,能够体现新工艺、新方法、新流程、新规范和新标准的教材。

(2)开发校本教材。遵循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特点,源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体现职业人才培养特色及对应职业岗位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校企共同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特色教材。

(3)特色呈现。及时更新内容,适应混合式教学、在线学习等泛在教学模式的需要,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配套开发教学案例等信息化教材资源,建立动态化、立体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使专业教材能够跟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调整更新。

2.数字资源配备

不断更新教学案例、立体教材、试题库、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培训教程等教学资源,借助网络资源平台,建立健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积极发挥国家、省级在线精品课程优质资源,积极引导学生从教学资源库中汲取学习素材,注重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积极发挥国家、省级在线精品课程优质资源,积极引导学生从教学资源库中汲取学习素材,注重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

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教学中要求引入典型生产案例。总结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

1.校内课堂大力推进“课堂革命”

校内课堂采用真实案例或者贴近真实工作岗位情景,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在仿真工作情景中自主工作、独立学习、共同研讨,把岗位需要的基础知识与工作任务的知识体系结合起来,在完成工作任务和解决工作难题过程中,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在职业化情境中进行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2.大力开发在线网络课堂,建设智慧学习环境

基于目前疫情常态化,探索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为载体,发挥智慧学习平台作用,建设在线学习资源和在线精品课程,实施移动学习、校内课堂、企业课堂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支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的实施,为每个学生构建“虚拟学习空间”,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沟通、答疑、解惑等各种需要。

3.建立“岗课赛证”融合的课堂,创新实践教学

转换教学场景,校企双方共同授课,实施“岗课赛证”融合的课堂,构建职业化氛围;与企业合作,推进前厂后校,共建“实训基地”,破解专业学生无法完成真实岗位操作的难题。转换教学场景,校企双方共同授课,实施“岗课赛证”融合的课堂,构建职业化氛围;与企业合作,推进前厂后校,共建“实训基地”。

(五)学习评价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1. 学习评价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

(2)坚持问题导向,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3)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坚持统筹兼顾,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稳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2. 学习评价方式

(1)聚焦专业核心素养。准确把握专业培养目标, 坚持以专业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要重视基础知识在工作实践中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规范操作、爱岗敬业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工匠精神等意识和观念的树立。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综合能力评价,评价内容应涵盖情感态度、职业行为、知识点掌握、技能熟练程度和完成任务质量等。

(2)坚持多元主体评价,形成育人合力。教学评价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师生参与的基础上吸引家长、社区、专家、企业相关人员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性,从不同视角进行评价。要确立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自我矫正、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能力;倡导同伴评价,通过组内评价、组间评价、个体对个体的评价、个体对群体的评价、群体对群体的评价等,让学生相互提醒、彼此激励、经验互补,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3)坚持多样化评价,全面科学地衡量学生的发展。将课堂学习评价和实践活动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有机结合,及时准确地反馈评价结果。评价方法除传统试卷测试外,采用档案袋评价法,搜集学生在课程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材料,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探索增值评价,全面记录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的发展轨迹。

3. 学习评价要求

(1)严格落实课程标准和培养规格要求。从教学三维目标出发,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实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考核评价要贯穿学生学习、发展、提⾼的全过程。

(2)将课程思政贯穿始终。各门课程应将思想政治放在首位,将能力素养放在首位,重视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文化自信、健全人格等关键要素的评价,重视爱岗敬业、诚信公道、精益求精、协作创新等职业精神的评价。

(3)加大过程考核,加大实践技能考核比例。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要进行技能考核,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职业能力制订更具体的评价方法和实施方案。

4. 毕业成绩评定说明

毕业成绩由课程(含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各类实习实训课)成绩和学生思想政治综合表现两部分组成。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奖加分按照规定执行。

(1)课程成绩:含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各类实习实训课,占70%。

(2)学⽣思想政治综合表现:由班主任、学生科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给定,占毕业成绩的30%。见表18。

(3)毕业生综合成绩评定见表22。

表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奖加分规定

级别

国家级

省级

校级

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学分

15分

10分

8分

8分

6分

4分

4分

2分

1分

 

学⽣思想政治综合评价标准

评价要素

评价重点

评价等级

自评

热爱国家关时政

重视政治学习,关⼼时事政治,遵守宪法,维护国格;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远,报效祖国(10分)

 

 

 

 

 

 

遵纪守法遵守公德

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遵守法律,依法做事;遵守校纪,依纪为;遵守专业规,依规操作(10分)

 

 

 

 

遵守班级的公约;不参加非法聚会,不信谣传谣;不滋事起哄,不损坏公物(10分)

 

 

 

 

 

关⼼集体尊重他⼈学会合作乐于助⼈

积极参加学校和班集体活动,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与教师积极配合(10分)

 

 

 

 

 

 

 

尊师孝亲,友善待⼈;敬业乐群,勇担责任。关⼼、帮助同学,学习、劳动和生活中善于合作,能与他⼈共同进步(10分)

 

 

 

 

 

爱学习有专

学习态度端正,崇尚科学;勤奋思好问,刻苦钻研;不自甘愚昧,不浅尝辄,不知难退(10分)

 

 

 

 

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不说慌,并知错能改(10分)

 

 

 

 

诚实守信

信,乐观向上;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珍爱命,不怕挫折,不虚度年华(10分)

 

 

 

 

 

热爱劳动

踏实肯,不怕脏,不怕累,有克服困难精神(10分)。

 

 

 

 

在校日常生活中,按时作息,每天锻炼,勤俭节约,掌握一定的自理能力(10分)

 

 

 

 

总计

 

 

 

 

 

说明:评价等级为优、良、中、需努四种,其中优为85 分以上,良为 75 分以上,中 65分以上,需努为60分。总计得分为评、互评、师评分数相加后的平均值。

 

  专业技能课程考核要求

序号

考核内容

 

 

1

 

过程性性评价

常学习评价

上课出勤率、回答教师提问、纪律、学习态度、平时作业、课堂练习、学习参与度等。

 

20%

项目任务/实践活动

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大作业、学声学习成果、实践报告等。

 

30%

 

2

终结性评价

主要对课程基本理论和应等进考核,包括试卷考试,试,技能考试、学作品等。

 

50%

合计

 

100%

 

 

 

 

 

  实习单位技能操作评价表

序号

操作项

次数

实践

次数

我评价

带教师评价

熟练

熟练

1

 

 

 

 

 

 

 

 

 

2

 

 

 

 

 

 

 

 

 

3

 

 

 

 

 

 

 

 

 

4

 

 

 

 

 

 

 

 

 

5

 

 

 

 

 

 

 

 

 

6

 

 

 

 

 

 

 

 

 

7

 

 

 

 

 

 

 

 

 

班组:学⽣签名:教师签名:

 

 

 

 

  实习生测评表

分 值

⾏为

描述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A

B

C

D

 

 

 

 

 

 

 

 

 

 

 

 

50

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稳定,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

5

4

3

2

 

修养

(语为)

语言文明,尊重关心同学,态度和蔼可亲

10

8

6

4

 

行为文明,仪表大方,举止端庄,着装整洁

5

4

3

2

 

⼈际沟通

尊重师长,与工作人员、同学关系融洽

5

4

3

2

 

学习态度

虚心好学,学习主动,积极、钻研

10

8

6

4

 

 

劳动纪律

遵守企业、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

 

10

 

8

 

6

 

4

 

服从实习安排,无迟到、早退,按规定请假

5

4

3

2

 

 

 

 

 

 

 

 

 

 

 

 

 

50

适应能

能较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如物品放置、规章

制度等,较快进⼯作角色

 

10

 

8

 

6

 

4

 

观察能

准确观察工作中的隐患,及时发现问题

10

8

6

4

 

分析能

独立正确地分析、判断农艺技术工作的变化

10

8

6

4

 

 

 

 

表达能

理解力:能正确理解同事在工作方面的要求等

5

4

3

2

 

表达

准确明了,逻辑性强

5

4

3

2

 

专业指导

5

4

3

2

 

书写:工作资料书写正确、及时、完整

5

4

3

2

 

 

 

 

 

 

毕业生综合成绩评定

序号

考核内容

得  分

备注

思想政治综合表现

(占毕业成绩的30%)

 

 

课程成绩含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各类实习实训课

(占毕业成绩的70%)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奖附加分

 

 

1+X证书,10分

 

 

合计

 

 

(六)质量管理

学校按照“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改进教学管理段,规范教学质量标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的作思路,充分发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材选用委员会的指导和督查作用。制订教学管理实施办法,合理调配教师、实习实训场地以及仪器设备、教材图书资料、数字化教学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建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作规范,使教学质量检查和分析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运机制。建校企合作教学管理与考核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及家的反馈意,获得完整⽽有效地教学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强教研和科研作,改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法,促进教师教学能的提升,使科研很好的反哺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1.创新教师评价机制

教师分类管理,建健全分类设岗、分类评价、分类晋升等岗位聘任与职称评聘制度;制定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的收分配办法,确定学校内部各岗位基础性绩效资和奖励性绩效资占和标准,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教学⼀线成果显著的才倾斜;改进教师评价办法,把评价教书育⼈成效与社会服务绩效结合起来,把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与参与专业建设贡献结合起来,把教学要素(学、同、督导、管理部)主观满意度评价与教学过程客观作成果评价结合起来,从⽽确保教师评价的全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2.建⽴教材选编与监管机制

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教材选用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站稳中国立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充分发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材选用委员会在教材建设、教材选编、教材使与监管中的作,改变教师在教材编写、选中的随意性,建常态化的教材编写、选审核与质量评价机制、梯次有序的校本教材建设机制和及时动态更新的机制,教材实行周期修订制度,一般按学制周期修订。提⾼优秀教材选率,让规划教材、特教材、优秀校本教材和企业最新版的册、最新的实践案例教材进⼊课堂。

3.完善教法评价机制

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建以学习者为中的结果导向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发挥教务部和教研室的作,注重教法研究与交流;在评价上,主要看课堂是否“有用、有趣、有效”,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激发了学生兴趣、潜力和优长,以学生的德技提高的程度为最终评价标准。

4.探索⼈才培养全过程质量评价机制

建立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课程教学质量考核、顶岗实习质量管理、毕业生质量跟踪为重点的质量监控体系,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与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形成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覆盖才培养全程的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考核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

5.构建“五纵五横⼀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五个层,按照决策指挥、资源建设、持服务、质量成、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以校本数据平台为依托,建全覆盖、络化的“五纵五横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成果导向(OBE)的常态化监测机制,依托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新⼀代信息化段,对教师、教材、教法以及学业评价、毕业就业等数据进分析,形成可视化的数据分析结果,衡量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不断优化和完善培养标和培养过程,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6.举办技能赛机制

学校每年举办1次全校师生校级技能赛,推动“岗课赛证”的实施,励师积极参加班级、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和世界技能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

九、毕业要求

(一)学生达到以下要求,准予毕业:

1.思想品德评价合格;

2.修满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

3.毕业生综合成绩评定合格;

4.修满规定学分;

5.取得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有关职业资格证书。

(二)结业证规定

对于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考核成绩(含实习)仍有不及格或思想品德评价不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

十、附录

附录一:编写依据

(一)办学标准: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教职成〔2010〕12号);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3]12号);

3.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4.教育部《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

5.教育部《职业院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职业学校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

6.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标准》(2020年版);

7.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

(二)高质量发展:

1.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 号);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10.12);

3.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晋政发〔2020〕19号);

4.教育部等九部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教职成〔2020〕7 号);

5.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2025);

6.《2022年职业教育重点工作》(两大任务、三个文件、五大突破)(2022.2.23)。

(三)人才培养: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

2.教育部《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职成厅〔2019〕7号);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3月20日);

5.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

6.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

(四)信息化建设: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7〕4 号);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的通知;

3.教育部关于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的通知教职成函〔2020〕3号。

(五)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1.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

2.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

3.教育部等六部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教职成〔2018〕1号);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9〕12号)。

(六)师资队伍建设: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文件);

2.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教师函〔2019〕4号);

3.教育部等四部门《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2019〕6号);

4.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教师〔2019〕10号);

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关于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9〕89号);

6.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通知》(教师厅函〔2022〕21号);

7.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22〕2号)。

(七)教材建设: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19〕3号);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使用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1〕16 号);

3.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2021.2.5);

4.国家教材委员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2021.7.21)。

八、教学评价改革:

中共中央 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10.13)。

九、岗位实习: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21〕4号)

十、就业面向

管理岗位:现代农业产业园、休闲(观光)农业园、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农业相关部门单位企业、各级自然保护区、休闲农庄、青少年农耕文化研学基地、田园综合体、农村基层社区等,从事休闲农业生产、营销、管理和旅游接待解说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岗位。

技术推广岗位:市县、乡(镇)农业技术指导站、园艺场、林场、相关企事业单位,胜任现代农业技术指导推广、设施园艺生产服务和技术指导、园艺植物种苗繁育、园区产业技术示范和相关科研试验、温室建造和维护等工作岗位。

企业岗位:休闲农业相关企业单位、农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农家乐、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等,胜任农业生产技术员、农产品质检员、销售员、业务员、休闲农业创意设计、文旅活动策划与组织、休闲产品加工质量控制、休闲产品线上线下营销等工作岗位。

初始岗位:农业产品生产与营销岗位、农业导游与接待岗位(导游、讲解员、接待员、服务员)、农业观光园区规划设计岗位(景观设计、制图、工程施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员、从事休闲农业生产、营销、管理和旅游接待等方面的工作。

 

 

  • 附件(1个)
  • 忻州市第一职业中学校休闲农业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87kb) 下载
编辑:宣传文化部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第一职业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市第一职业中学校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忻州市禹王路3号码 0350-20226186 0350-2023500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